乙型腦炎
病癥特點
乙型腦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急性傳染病,蚊蟲是傳播本病的主要媒介。通常,當小兒被體內有乙型腦炎病毒的蚊蟲叮咬后,經10~15天即可發(fā)病。發(fā)病的典型癥狀是先有發(fā)熱、無力等全身不適的癥狀,1~2天后體溫逐漸增高,并伴有惡心、嘔吐、痙攣和意識障礙?;純和瑫r可有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或是表現為譫妄(說胡話)、躁動等精神癥狀。高熱可達40℃以上,多持續(xù)1周左右,此時患兒可因腦水腫而出現呼吸衰弱或是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也可因痙攣、昏迷時間較久而留下不同程度的恢復期癥狀甚至后遺癥,如癡呆、癱瘓、失語、失明、癲癇等。
因此,在乙腦流行的7~9月,家長應特別提高警惕,如遇孩子發(fā)熱持續(xù)不降低,且有嗜睡、神志不清、彎頸時頸項不能順利地前屈,就好像有阻力時,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患了乙型腦炎,應及時送孩子去醫(yī)院診治。
治療調護
到目前為止,臨床尚無治療乙型腦炎的特效藥物,多采用對癥治療,因此該病仍嚴重地威脅著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在我國多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乙腦,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及時控制病情的發(fā)展,乙腦的死殘率較過去已明顯降低。
1.智能鍛煉。度過急性發(fā)病期后,在本病的后遺癥期,應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方法(包括針灸、推拿)進行后期治療,并應加強其功能訓練,對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家長要反復啟發(fā)誘導,從患兒所熟悉的人或物以及簡單的文字或詞句開始,鍛煉患兒的記憶力,從而達到恢復智力的目的。
2.運動鍛煉。對有肢體功能障礙的孩子,要每天為患兒做數次肢體鍛煉,以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肌肉彈性,以減輕肢體的萎縮,并教育患兒要主動進行鍛煉,可以逐漸恢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
3. 恢復吞咽功能。對有吞咽障礙的患兒,應哺喂流質飲食,從一滴一滴地喂,到一口一口地喂,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逐漸訓練患兒的吞咽功能。喂食過程中要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和適宜的光線。
乙型腦炎恢復期的治療對減少后遺癥十分重要,家長應有耐心和愛心,才能使孩子得到最大的康復。
積極預防
1.接種疫苗。由于本病的死殘率高,因此預防本病的發(fā)生就顯得特別重要。首先,對生后6個月的孩子就應接種乙腦疫苗,直到15歲前,孩子每隔4年都應加強接種1次。
2.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既要有合理的營養(yǎng),又要有足夠的睡眠,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3.徹底滅蚊。值得注意的是,滅蚊、防蚊是預防乙腦發(fā)生和流行的最根本措施,積極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清除污水和排除積水,消滅蚊子的孳生地,這是預防本病發(fā)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