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寶寶吃得好,身體長得棒。輔食完善營養(yǎng)均衡,是奠定寶寶一生健康的根基。輔食添加有講究,時機不對危害多。初添輔食,應該給寶寶吃什么?哪些添加原則容易被忽視呢?本期《愛幼科學說》邀請到原衛(wèi)生部“兒童早期綜合發(fā)展”項目國家級專家張思萊,她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原兒科主任,擁有40余年兒科臨床經驗,獲得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專家榮譽證書。今天,她帶著《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光臨《愛幼科學說》,為寶寶帶來豐富的味覺體驗,讓寶寶從此愛上吃飯!
過早過晚添加輔食危害大,如何判斷輔食添加的“訊號”
嬰幼兒的腸道是身高的8倍,且腸壁通透性高,過早添加輔食的話,食物的小顆粒易進入血液,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張思萊建議滿6個月即可添加輔食,由于每個孩子的發(fā)育情況不同,輔食添加時間也略有不同。如果寶寶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時,也可以考慮輔食添加。即:對食物有興趣、可吞咽糊狀食物、開始分泌唾液、咬奶頭咬奶嘴、形成規(guī)律的飲食、奶量很多仍吃不飽、體重增長緩慢、幼兒可以坐著、伸舌反射消失。注意時間不早于4個月,不晚于8個月,否則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寶寶的第一餐加什么?是米粉還是蛋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添加輔食的順序是富含鐵的食物,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紅肉泥、肝泥、蛋黃泥等糊狀食物。添加食品多樣化,需要一樣一樣的添加,一種食物應當連續(xù)吃兩三天,再觀察有無皮疹、腹瀉、便秘等過敏反應。若無過敏情況,即可再添加一種新食物,若出現(xiàn)異常反應,立即停止該食物,一周后再次添加。在此,張思萊分享7~24月齡嬰兒膳食建議
7月齡:每日奶量600毫升以上
吞咽期食泥糊狀食物:含鐵米糊、紅肉泥、肝泥、蛋黃泥、菜泥、 果泥。
8~9月齡:每日奶量600毫升以上
舌碾期食小顆粒的食物:禽肉泥、魚泥、蝦泥、豆腐泥、肉末、全蛋、碎菜、碎水果、爛面、爛粥。
10~12月齡:每日奶量最少600毫升
咀嚼期食軟固體狀食物: 小餃子、小餛飩、軟米飯、面包片、饅頭片煮爛的蔬菜等膳食。
一歲以上:每日奶量500毫升奶量,食用淡口味家庭食物、必要時切碎或搗爛。
張思萊建議,十個月以前由一頓過渡到兩頓,之后過渡到三頓,添加輔食的時間與成人進餐時間相同。
水果榨成汁最不可取 添加調味品更需謹慎
有些家長提出 “水果可以榨汁給寶寶喝”的問題,張思萊給出答案:果汁里含有過多的果糖,會影響正常的膳食。 1歲以內不建議喝果汁,1~2歲的孩子每天攝入量不超過120毫升,3歲以上每天攝入量不超過180毫升。張思萊還提到,輔食中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加糖及各種調味品。添加的雞精、味精等調味劑,會造成孩子的腎臟發(fā)育不全,容易增加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風險。對于鹽的攝取量也有講究:1歲幼兒每天鹽的攝入量應該小于1克,以免增加高血壓的發(fā)病率。
食物種類名目繁多,烹調方法千變萬化。如何讓寶寶吃上健康的第一口餐,怎樣循序漸進地制作既新奇又美味的輔食,今晚21:15,張思萊在遼寧衛(wèi)視《愛幼科學說》的課堂上,帶給全天下的寶寶不一樣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