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長第一站,《育兒大作戰(zhàn)》新一期已在山東衛(wèi)視精彩播出!新一季的節(jié)目形式全面升級,為增加“作戰(zhàn)”氛圍,節(jié)目嘉賓將分為兩隊進行非正式辯論。節(jié)目主持人依然由劉儀偉擔任,關凌與金紫亦組成美美隊,章齡之和花希組成貝貝隊。他們與金牌專家陣容、素人家庭一起通過現場激烈的非正式辯論形式分析出隔閡與矛盾產生的原因,共同分享育兒經驗與教訓。
第一組家庭的媽媽認為姥姥的育兒方式有些過時,但姥姥卻認為媽媽不會帶孩子,雙方各執(zhí)一詞。
姥姥平日里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外孫身上,幾乎忽略了女兒。不管做什么都擔心外孫磕著碰著,因此都舍不得讓他下地走??蓩寢層X得姥姥太寵溺,孩子應該感知世界,讓他自己在地上行走未嘗不可。除此之外,給孩子做飯時姥姥始終認為可以在菜里加些鹽,無論媽媽如何強調姥姥都聽不進去??吹竭@副場景,花希焦急的詢問媽媽有沒有在家里為寶寶做防護措施,因為有些地面確實容易讓孩子發(fā)生磕碰,有很高的危險系數。專家也表示直接讓孩子在地上走很危險,通常孩子在9-18個月期間開始學習走路,因為每個人的先天體質不同,快慢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要首先做好保護措施,避免硬質地板對孩子的傷害。關于1歲寶寶鹽分攝取的問題,金紫亦表示寶寶每天攝取一克鹽即可,而這些鹽在日常食物中就可以攝取到,不需要另外添加。專家也表示,鹽分過高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腎臟,更會影響其余維生素的吸收,家長還是要特別注意和避免的。
生活中母女兩人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爭論不休,氣氛經常很緊張。當孩子發(fā)燒生病的時候,姥姥都會焦慮地想帶著他直接抱到醫(yī)院,但媽媽卻不贊同姥姥的做法,認為可以先通過物理療法讓孩子降溫,不用每次都去醫(yī)院。對此關凌認為姥姥有些過于心急,更加贊同媽媽的做法,畢竟醫(yī)院的病菌很多,容易造成孩子交叉感染。專家也建議,孩子雖然小但是自己有自愈及調節(jié)能力。可以先通過物理降溫進行觀察,若是再出現發(fā)燒的現象,再去醫(yī)院也是可以的。而且家長不該當著孩子的面產生爭執(zhí),因為這樣很容易嚇到孩子,更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在育兒能量屋中,專家建議姥姥在平日里可以多關注下自己的女兒,并且可以給予肯定和認同。因為在女兒的童年成長中一直都需要獲得媽媽認可,所以當媽媽以后也同樣如此。在育兒方面,專家建議媽媽和姥姥可以多聽取對方好的意見,媽媽可以遵從姥姥的作息時間,姥姥也可以多和女兒學習一下科學育兒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