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疾病引起的便血或多或少有些癥狀上的不同,據(jù)肛腸專家所說,大便出血可能疾病有十幾種之多,但是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痔瘡便血
由于痔瘡導致的便血,一般發(fā)生在排便過程中,或者排便之后,主要特點是大便血色鮮紅,血與糞便是不混合的。
2、肛裂便血
由于肛裂導致的便血,主要特點是血色鮮紅,血液會滴出,或者手紙擦拭時可見,如果是新鮮肛裂,那么在排便后肛門會有劇烈疼痛感。
3、消化道疾病便血
由于消化道疾病導致的便血,主要特點是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純紅,那么更多是因為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直腸癌便血
由于直腸癌導致的便血,主要特點是便血呈鮮紅色,滴狀附于大便表面。直腸癌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并且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xiàn)。
對大便出血的鑒別主要是便血的原發(fā)病鑒別,可根據(jù)便血的特點及伴隨癥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觀察來做判斷,但要謹記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做科學的檢查。
1、便血的特點
內痔、肛裂往往在大便后出血。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而肛裂則是血附于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果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多考慮上消化道病變。若為紫紅色、暗紅色或有血塊,或血色鮮紅,則多來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應想到有直腸惡變的可能。
2、便血的伴發(fā)癥狀
直腸炎、直腸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的癥狀。而內痔、息肉便血無肛門疼痛,肛裂伴隨著有肛門疼痛及便秘,慢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疾病對患者都會帶來影響,常見的大便出血也不例外。早期的便血常常被人們忽視,結果導致病情加重,下面就大便出血對身體的危害做下介紹,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便血的重視。
1、 引發(fā)貧血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肛腸疾病初期的大便出血,由于無疼痛感,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隨著便血量的增多,很容易造成貧血,繼而出現(xiàn)心悸、心率加快、面色蒼白、精神疲倦等貧血的全身癥狀。
2、 影響神經系統(tǒng)功能
長期便血不止,很容易使患者處于惶恐不安的精神狀態(tài),再加上受肛裂、肛瘺等肛腸疾病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xiàn)激動、煩躁等情緒,造成人體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
3、 可導致敗血癥,毒血癥
由于肛裂、肛瘺導致的長期大便出血,容易造成肛門周圍分泌物增多,使得細菌、膿栓等就很容易侵入人體血液,嚴重時會引發(fā)敗血癥,毒血癥。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被大便出血所困擾,不知道它是什么引起的,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治療才有效。我們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情況,杜漸防微,要注意到正規(guī)醫(yī)院做檢查是最可靠的。
1、做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是便血體檢中不可缺少的項目。大腸癌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直腸癌占 60%,因此這項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直腸癌的一種可靠而又簡便的方法。
2、做腸鏡檢查
當患者出現(xiàn)大便出血時,一定要找到出血灶,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而應做肛門鏡檢查,并跟進進行其他專項檢查,一定要明確診斷,避免遺漏惡性疾病的診斷而延誤治療的時機。
3、 做腹部檢查
對于炎性腸病等,腹部檢查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潰瘍性大腸炎也是便血的一個重要誘因。即使通過檢查查明疾病的癥狀有利于抓住時機進行診治,緩解病情的惡化。
很多嚴重的肛腸病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就有了便血癥狀,但是因為沒有得到重視,沒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科學的檢查,最終導致了疾病的惡化。忽視便血的直接后果是使很多疾病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大便出血要及時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還要做好預防措施。便血的預防辦法有:
1、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培養(yǎng)大便反射,如果排便不暢,應該調理身體。
2、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熱油膩的食品,忌煙酒咖啡。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yǎng)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胡蘿卜等,養(yǎng)成多喝水的習慣。
3、要心情開朗,勿惱怒,動肝火,因為心境不寬,煩躁憂郁都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總而言之,預防勝于治療。如果預防能避免大便出血,日常就要采取措施做好預防。不然,一旦患病,危害的是自身,嚴重時可引發(fā)其他癥狀,導致要使用藥物治療,影響生活和工作,讓人心情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