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如廣東省的客家人也一直有用酒精蒸餾制作月子水的傳統(tǒng)。其做法主要有:
一是將浸泡好的糙糯米瀝干水倒入高壓鍋或電飯鍋中煮熟(因為米已提前浸泡加水的時候只要能沒過米就可以,否則煮出的米飯會很爛);
二是將煮好的糯米飯倒入大的簸箕中攤開,可在旁邊放一個電風(fēng)扇吹風(fēng),以利于米飯快速冷卻下來;
三是將酒曲用手在碗中壓成粉未狀,待米飯徹底冷卻后撒在米飯上面,雙手穿上一次性手套將米飯充分拌均勻;
四是將與酒曲充分拌均勻的米飯放入壇子中,壓實后在中間開一個井口,以方便24小時后觀察出酒情況,之后在壇口蓋上一塊干凈的毛巾,將壇子在放一張毛毯中包裹起來;
五是以現(xiàn)在的氣溫一般24小時后會出酒水,屆時可以打開毛巾用耳朵在壇口聽里面的聲音,一般會有發(fā)酵時的吱吱”聲響;
六是確認出酒后,仍要蓋上毛巾靜置2天,后倒入高度白酒浸泡(作用是可以讓米酒保持長期不壞,越存越香);
最后一步,便是讓酒壇子密封保存,如果需要用到酒釀時,一定要用干凈無水無油的勺子將酒釀取出,之后繼續(xù)密封,一般保存2-3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