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很多人總是把自閉癥的孩子說成“天才”,好象這樣才可以激發(fā)愛心來接受他們-----還是要比較出一個優(yōu)劣。
吳教授說她從來不把這些孩子加以幻夢色彩才去愛,或者要找出天賦來激發(fā)情感,之所以把普通生和特殊生放在一起去教育,也不是因為她偏愛弱勢的孩子,是因為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學習,每個人都是人,都在這個學校尋求自身的進步,首先尋找合作而不是競爭。“去接受不一樣的人,這個能力是一輩子的,非常重要”
自閉癥孩子在大陸臺灣的不同待遇
臺灣也曾經(jīng)有“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她自己是臺北女一中畢業(yè),那里是各地第一名匯集的地方“競爭極殘酷,吃盡苦頭,我們每個同學都很優(yōu)秀,彼此誰都不服誰呀,每次考試的時候,都騙人家沒念書。所以很多資優(yōu)的孩子最后情緒是有問題的”
在美國念書的時候,她的指導教授是俄國猶太人,他把他的女兒送到了黑人學校去,“他希望他的孩子了解黑人的文化,說異質性很重要,人不要全部在同質性的環(huán)境里面去成長。象什么兄弟會,姐妹會,有錢人俱樂部,里面都是同樣背景的人?!?
7
成成媽媽說,在臺灣,沒有人對她和孩子格外留意,因為出行方便,高鐵和捷運上殘疾人很多,人人習以為常,她希望兒子能夠生活在一個這樣的世界上“走到大街上你不會側目而視,他的行為很夸張,大家知道,他就是想引起注意,給他的友善一笑就行了,他需要幫助幫助,當他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他的善意,接受他的幫助就行了,是吧?”
采訪這期節(jié)目時,我有一個感受,不只是特殊的孩子在接受教育,是每個人,包括我這樣的旁聽者,人人都在相互教育,學習怎么樣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相處。這期節(jié)目的留言中,我看到一個老師說“我們園里有一個這樣的孩子,我想我該給他道歉,中午他沒有疊好被子就離開的時候,我沒有溫柔地堅持,只是幫他整理好,這不是幫助,而是懶惰”,也在留言里看到一個男生“代表曾經(jīng)殘酷不懂事的全體男生”,向一個已經(jīng)逝去的特殊女生道歉。
采訪完這個故事之后,成成的家庭內部引發(fā)了一場大的風波,一部分家人強烈反對這個孩子在電視上公開露面,他們抗拒這個孩子的存在被公開,我們能夠理解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家庭的處境,考慮不再播出這期節(jié)目,但最終孩子的母親決定和孩子一起站在鏡頭面前,她說,要為自己想要的那個世界而努力。
一個看似邊緣的群體的命運,折射的是這個社會里每個人的處境,一個好的世界不會憑空而來,它需要人人參與創(chuàng)建,大人怎么生活,孩子就怎么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