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分娩優(yōu)勢與風險并存:
27歲的女教師馬楠今年3月在上海長寧區(qū)婦幼保健院通過“水中分娩”生下了小BABY,水中分娩開始受到關注。但實際上,水中分娩目前在國內仍處于“邊走邊看”的觀望階段,因為水中分娩的優(yōu)勢和風險并存。
產前做好檢查工作
準媽咪泡在溫水里,水的浮力的確會讓準媽咪放松,可以把更多的能量用于子宮收縮,這樣可加速產程,縮短生寶寶的時間。但這種生產方式也存在著風險。首先,新生兒肚臍以上的身體一露出母體,胸腔的呼吸機構就開始工作,如果這個時候嬰兒還在水中,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因此有研究指出,嬰兒出生后在水中的停留時間不得超過一分鐘。另外,從產婦身體里流出的血液和分泌物也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專家強調,目前國內一些所謂“水中分娩”,通常情況是為了減輕產婦長達10個多小時的第一產程陣痛,按照產婦意愿把比家用浴缸稍大的分娩池消毒后,讓產婦泡在水中,但一旦到臨產前的那一刻,多半產婦還是仍然會把寶寶生在“岸”上,而不是水里。水中分娩只是減輕產婦分娩陣痛的方式之一,和目前可**婦選擇的局部麻醉、蹲坐跪等各種分娩姿勢有相同效果。
分娩姿勢怎么舒服怎么來:
多數準媽咪分娩都選擇仰臥位分娩。其實仰臥位分娩的歷史遠不如立式分娩悠久,立式分娩更能保證胎兒頭的位置與媽媽的骨盆相適應,受地球重力吸引可減少疼痛。使產程變快,王琪大夫自己生孩子時就選擇了站式分娩。所以產婦在產時是完全可以自由選擇體位的,如倒位、站、蹲、跪,而且在待產過程中也是可以變換體位的,反正怎么舒服怎么來,但是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