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熱死”最普通的死法
高溫致死的原因有很多種。暴露于高溫環(huán)境而未能有效散熱可直接導致中暑。中暑會引起腦損害或腎臟衰竭和其他器官的損傷,也會產生中風和呼吸困難的問題。
中暑是“熱死”最普通的死法
在我們身體里每時每刻都會產生熱量。活動的時候,產生的熱量就更多。當我們身體的核心溫度不能保持在98.6華氏度(36.5攝氏度)左右時,過多的熱量必須隨時散發(fā)出去。一般來說,當你的核心溫度高于正常溫度一兩度時,你的神經系統就會自動幫你調節(jié)體溫。由于血液的溫度比較高,神經系統會試圖把血液從你的內部器官移至皮膚表面,把熱量帶到皮膚表面去散發(fā)。此外,你的汗腺會開始排汗,這利于皮膚表面的散熱,從而達到冷卻降溫的作用。
然而,在炎熱的天氣下,皮膚表面會比較粘,導致熱氣不容易驅散,汗腺的排汗也不能夠達到很好的冷卻效果(如果發(fā)生脫水現象,就會更嚴重)。這時,核心溫度持續(xù)升高驅使更多的血液從內部器官轉向皮膚表面,這會導致內部缺氧。內部缺氧則會使內毒素入侵人體變得有機可乘(心臟的壓力也會導致心律不齊和心肌梗塞)。此外,體內過高的核心溫度會使整個身體產生煽動性的反應,煽動性反應加上血流中內毒素的侵入,會妨礙身體自身調節(jié)系統的降溫功能。
一旦你的核心溫度高于104華氏度,將會處于非常危險的狀態(tài)。體內過高的溫度會增加你頭骨的壓力,同時,大腦的供血能力也會相對降低。接著,損壞了的組織就會進入你的血液,導致腎功能障礙。如果核心體溫驟升至更高,例如120華氏度,那就更嚴重了,熱氣會直接損壞你身體內的細胞。
據英國媒體14日報道,兩名士兵在參加空降特種兵甄選測驗時中暑身亡。高溫天氣最忌在室外停留太久,若必須停留在室外的話,也需要做好防曬措施和降溫措施,最重要的是,不能長時間暴露于室外。
濕度越高 人體感覺溫度比實際溫度高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明明天氣就是只有30℃,卻感覺像37℃的熱度。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僅代表空氣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體對環(huán)境的冷暖感受,但氣溫高低可以作為人體冷暖感受的一個參數,這也正是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區(qū)別所在。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空氣濕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氣溫30℃的環(huán)境中,空氣的相對濕度在40%-50%左右,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很熱;然而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相對濕度若增大到80%以上、風速很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出現中暑。
在我國,南方的濕度比北方的濕度大,因此即使是同一個溫度,在南方會覺得更加悶熱,更容易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