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質疑
3月份發(fā)現8月份公布
恒天然“拖字訣”為哪般
恒天然
恒天然集團發(fā)布的聲明中說,企業(yè)在今年3月的一次檢查中發(fā)現,2012年5月在新西蘭本地一家工廠生產的產品涉嫌被污染。3月份即檢測到食品安全風險,為何拖到8月才公布?
輿論認為,發(fā)生可能的食品污染問題之后是第一時間減少對消費者的損害、通知客戶進行回收,還是任由可能出現問題的產品流向市場,恒天然的選擇耐人尋味。
事實上,今年以來外資奶粉頻頻發(fā)生食品安全事件。僅在2013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中就涉及8400多噸奶粉,不合格奶粉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智利和韓國。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國外的乳品質量并非鐵板釘釘,消費者盲目迷信國外品牌的心態(tài)亟待改變。消費者應該建立更為科學的消費觀,科學合理地選擇嬰幼兒食品。
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認為,“洋奶粉”跌下“神壇”的事實警示中國的乳制品企業(yè),更需要潛下心來重建信心體系,同時通過透明化生產過程等手段向國人證明自己產品的品質,增強高端消費市場競爭力,加大對進口奶粉的替代力度。
答疑解惑
肉毒桿菌:
1歲以下嬰兒最易“中招”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分析指出,目前全世界乳粉中都沒有關于肉毒桿菌的限量標準。盡管肉毒桿菌對成人和1歲以上的兒童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1歲以下的嬰兒存在較大威脅。由于1歲以內的嬰兒腸道微生態(tài)屏障還沒有完全形成,正常菌群還不夠強健,因此肉毒桿菌的芽孢進到嬰兒的腸道內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釋放出毒素,毒素進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導致孩子神經痙攣或麻痹的中毒癥狀。
臨床上也有1歲以內的嬰兒使用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其中半歲以內的嬰兒、處于轉奶或者添加更改輔食階段的嬰兒屬于“高?!?。
朱毅說,值得注意的是,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攝氏度加熱10分鐘后才能被消滅,而家庭在沖泡奶粉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溫水,起不到相應的殺菌作用。 (新華)
毒奶源為何暢通無阻?
肉毒桿菌不在奶粉檢測項目中
恒天然污染了肉毒桿菌的濃縮乳清蛋白為何能流向世界各地呢?
一位從事進口乳制品研究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進口奶粉的檢驗不可能將所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列入檢測項目,由于肉毒桿菌出現在奶粉中的情況極少出現,所以目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將肉毒桿菌列入了奶粉的檢測項目。
相關推薦:
多美滋、上海糖酒、可口可樂就問題產品發(fā)表聲明
乳品新危機再現:國際奶源也不一定安全
質檢局:立即召回受污乳粉 禁止進口新西蘭奶粉
“恒天然”遲報5個月 新西蘭將調查
多美滋已售出問題乳粉420噸 上海下架涉事產品
中國成恒天然奶粉毒菌重災區(qū) 娃哈哈牽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