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童被挖眼拋尸案續(xù):因看動畫片起爭執(zhí)
編輯:南嶺雪 | 出處: 騰訊
飯后,他推著小推車上街擺攤,臨行前不忘叮囑兒子,“在家好好練字,別光顧著玩”,兒子回應道,“我記住了”——這是兒子的口頭禪。
劉海洋原是禹州市印刷廠職工,多年前下崗,當過保安,在餐館端過盤子,在貨運場扛過鋼筋。幾年前,擺置了一個小推車,賣些煙酒、江米甜酒,維持一家生計。
佝僂著背,厚厚的眼鏡片遮住了眼睛,年少時,劉海洋曾一度有希望進入大學,卻因意外與大學失之交臂,后被招進印刷廠。
9年前,劉海洋有了兒子,取名劉恒,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之意。他青春時期未竟的夢想全部寄托在兒子身上。這個艱難養(yǎng)家的男人,每天堅持送孩子上學,陪兒子復習功課。
“不想讓他和我一樣錯失上學的機會?!眲⒑Q笳f,如果當年考上了學,生活至少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困窘。
兒子身體瘦弱,劉海洋擔心如此身體難以保證學習質量,吃飯時總忘不了絮叨幾句,“多吃點,沒有好的身體咋學習……”
午飯后出門,劉海洋依舊念叨著“在家好好練練字……”,兒子照例回應了一句“我記住了”,這成了父子兩人最后的對話。
和大多同齡孩子一樣,劉恒聰明,但貪玩好動,考試成績并不理想,在劉海洋看來都是因為粗心,老師給他的評價也是“聰明,粗心”。
下午4點多,母親將劉恒送到了同城的姥姥家,這里是劉恒最愛去的地方,姥姥、姥爺不會催著他學習,還有一群和他同齡、關系不錯的玩伴,幾乎每個周末、長假,他都會來此小住。
小區(qū)是村莊改建而成,居住的大都是幾十年的老鄰居,即便是兩三歲的小孩,也經(jīng)常獨自在小區(qū)中玩耍。
那天,劉恒在沙堆上和玩伴們玩著,此間,姥姥送去了一杯水,“他也回來了一次,打開電視沒有好看的節(jié)目,抓起一包零食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