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減負”趨勢逼出改革方案
今年8月,教育部新擬定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在全社會公開征詢意見,不給學生留書面作業(yè)等主張引發(fā)熱議。這也成為南山學校大刀闊斧推出“小學部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方案”的契機。
根據該校的新方案,一二年級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僅占其綜合素質評分的20%,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運動特長三項分別占比20%、40%和20%,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并多參加體育鍛煉。不過,到三四年級,文化課成績比重上升至50%,五六年級則上升至70%。
據了解,目前惠州市內以量化方式推行綜合素質教育,并在低年級中重點培育學生行為習慣的學校,僅有南山學校一家。
南山學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校9月份拿出新方案之前也有所顧慮,后來在學生家長中間進行了前期調研,確保了家長的知情權,也得到了家長的普遍認可,才信心滿滿地推行下去。
“這學期有一名學生轉學過來,期中文化課考不及格,但家長還是很滿意,因為學生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好了,以前經常打架,家長隔三差五要被請到學校,轉學過來后未出現一次打架的情況?!痹撔PW部主任周紅說,關鍵還在于家長觀念的轉變,文化課成績好壞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對于小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