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的作用
臍帶血,存還是捐?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斷臍后,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是繼骨髓和外周血后的第三大造血干細胞來源。因為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干細胞,能用于與造血干細胞相關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天性代謝性疾病以及某些實體腫瘤等,其采集相對便利、成本低。萬一孩子日后得了這類疾病,保存下來的臍帶血能派上用場,挽救孩子生命。
關于臍帶血有兩點爭議:
1、量少不夠成年人使用
臍帶血的血量有限,只有70-130毫升(胎盤越大則血量越多)。因體積有限,臍帶血中含有的造血干細胞較少,僅可用于七八歲以下、體重輕的孩子,成人常需2份臍血。如此一來,便降低了配型成功率。但因臍血的免疫原性相對較弱,即使配型不全相合其移植后的排斥反應也較輕,同時因受病毒污染的機會小,在臨床上還是被廣泛地應用。
臍帶血庫的宣傳提及“一人存血,全家受益”,并非指一個人存臍帶血,全家人得了相關疾病都可以使用。而是指萬一孩子長大后患了相關疾病,可以用自己臍帶血中的干細胞來治療,同胞兄弟姐妹與其配型全相合的幾率為1/4,與無關供給相比大大提高。這將明顯縮短尋找配型的時間,降低家庭的經(jīng)濟成本,減輕心理的負擔。
2、治療成功率更低,非首選
目前骨髓或外周血的干細胞作為干細胞移植的首選,這是因為臍帶血干細胞的數(shù)量較少,移植后造血恢復得較慢。此外,對于有遺傳性疾病的患兒,其自體臍血的醫(yī)用價值很小。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臍帶血都合格,大約有50%的臍血合格,主要是采集量不足、臍血中干細胞數(shù)量不夠,或者是有傳染性疾病等。
精彩推薦: